张晓明站在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中央,手里拿着一张被汗水浸湿的纸条,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他的个人信息。
27岁、本科学历、月薪8000、有房有车、身高175。
周围数百张纸条在微风中摇摆,像是一片求偶的森林。
但他发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现象,那些条件最好的女生简介前门可罗雀,而那些条件普通的反倒被围得水泄不通。
"小伙子,你这条件不错啊,怎么还没找到对象?"
一个中年大妈凑过来,眼神里带着一丝同情。
张晓明苦笑着摇摇头,他想起了今天上午看到的那一幕!
一个985硕士、月薪2万的美女坐在角落里无人问津,而旁边一个大专学历的普通女孩却被十几个男人团团围住。
这一刻,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现实的荒诞。
01
三个月前,张晓明还是那个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小镇青年。从东北小城来到上海打拼五年,好不容易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,买了房,开了车,他觉得是时候找个对象结婚了。
"晓明,你都27了,该找对象了。"母亲的电话每周准时响起,"你看看你表哥,都结婚三年了,孩子都会叫爸爸了。"
"妈,我知道,我会找的。"张晓明每次都这样敷衍。
其实他也着急。在公司里,同龄的同事要么已经结婚,要么正在热恋。只有他,工作日埋头苦干,周末宅在家里打游戏,社交圈子小得可怜。
"要不我们去相亲角看看?"同事小李建议道,"听说人民公园那边很热闹,说不定能遇到合适的。"
张晓明犹豫了很久。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青年,去相亲角这种事情让他觉得有些丢人。但是现实摆在面前——他确实需要扩展社交圈。
"算了,去就去吧。"他最终下定了决心。
第一次去相亲角的时候,张晓明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。密密麻麻的人群,五颜六色的纸条,各种方言混杂的叫卖声,就像一个露天的人才市场。
"帅哥,看看我女儿,985硕士,在外企工作,月薪2万,长得也不错。"一个阿姨热情地向他推销。
张晓明接过照片一看,确实是个很漂亮的女孩,条件也很优秀。他有些心动,留下了联系方式。
但是当他回到家,兴冲冲地给那个女孩发微信时,却石沉大海,没有任何回复。
02
第二次去相亲角,张晓明学聪明了。他仔细观察了现场的情况,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。
那些条件最好的女生简介前面,反而没什么人围观。而那些条件相对普通的女生,周围却聚集了一群男士。
"这是怎么回事?"张晓明问一个经常来相亲角的大爷。
"小伙子,你还不懂啊。"大爷神秘地笑了笑,"条件太好的,人家看不上这里的男人。条件一般的,才会真心诚意地找。"
张晓明似懂非懂。他走到一个985硕士女孩的简介前,仔细观察了一会儿。确实,路过的人都会看两眼,但很少有人停下来要联系方式。
"你好,我想了解一下你女儿的情况。"张晓明鼓起勇气对那个女孩的母亲说道。
"哦,你的条件呢?"阿姨上下打量着他。
"我本科毕业,在外企工作,月薪8000,有房有车,身高175。"张晓明如实说道。
阿姨听了,脸上的笑容明显淡了:"我女儿要求比较高,希望对方至少是硕士,年薪20万以上,身高180以上,最好是本地人。"
张晓明愣了一下。这个要求确实很高,他完全不符合条件。
"那我就不打扰了。"他礼貌地告别。
走了几步,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。那个阿姨仍然坐在那里,面前没有一个人询问。
接着,张晓明走到了一个条件相对普通的女孩简介前。大专学历,在服装店工作,月薪4000,身高160。照片看起来挺清秀的。
这里围了十几个男人,都在争相要联系方式。
"我先来的!"
"我条件更好!"
"我有房有车!"
张晓明看着这一幕,心里五味杂陈。
03
第三次去相亲角,张晓明带着更多的疑问。他想搞明白这个市场到底是怎么运作的。
他发现,相亲角的人群大致可以分为几类:
第一类是条件很好但要求更高的女生,她们的简介上写着985、硕士、外企、高薪,但要求对方更加优秀。这些女生的简介前门可罗雀,偶尔有人询问也会被各种条件拒绝。
第二类是条件中等的女生,她们的要求相对现实,愿意接受条件差不多的男生。这些女生的简介前总是人满为患。
第三类是条件相对较差的女生,她们的要求最低,基本上只要是个正常的男人就可以。但她们的市场反而最好,因为很多男人觉得她们"好追"。
而男生这边,情况正好相反。条件好的男生被争抢,条件一般的男生被忽视,条件差的男生基本无人问津。
"这简直就是一个扭曲的市场。"张晓明心里想。
他试着和几个条件不错的女生交流,但都以失败告终。要么是对方要求太高,要么是自己不够优秀。
反倒是那些条件一般的女生,对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。
"小张,你条件挺不错的,考虑一下我女儿吧。"一个阿姨热情地介绍道,"她虽然学历不高,但人很实在,会过日子。"
张晓明看了看那个女孩的照片,长得确实不错,但学历和工作都很一般。
"我...我再考虑考虑。"他没有当场拒绝,但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。
这样的相亲让张晓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:他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另一半?
04
经过几次相亲角的经历,张晓明开始总结规律。他发现这里存在着一个奇怪的供需错配:
优质的女生看不上普通的男生,她们宁愿单身也不愿意降低标准。
普通的女生被普通的男生疯抢,因为大家觉得她们"合适"、"好追"。
优质的男生被所有女生青睐,但他们的选择余地太大,反而不急于定下来。
普通的男生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:追求优质女生追不到,追求普通女生又觉得委屈自己。
"这就像一个经济学现象。"张晓明和同事小李讨论,"供给和需求完全错位了。"
"什么意思?"小李不解。
"就是说,市场上有很多好的'商品',但消费者买不起或者不想买。而那些便宜的'商品',却被疯抢。"张晓明解释道。
小李想了想:"你这个比喻虽然有点不合适,但确实有道理。那些条件好的女生,要求太高了,宁愿空着也不愿意将就。而条件一般的女生,反而成了香饽饽。"
"对,这就是现在相亲市场的现状。"张晓明感慨,"优质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。"
就在这时,张晓明接到了一个电话。是上次在相亲角遇到的一个女孩的母亲。
"小张,我女儿对你印象不错,你们要不要见一面?"
张晓明想起了那个女孩,条件确实一般,但人看起来挺不错的。
"好吧,那我们约个时间见见面。"他答应了。
几天后,张晓明和那个女孩小燕在咖啡厅见面。小燕长得清秀,虽然学历不高,但说话很有礼貌,给人感觉挺舒服的。
"张哥,我觉得我们挺合适的。"小燕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想法,"我虽然条件不是最好的,但我会好好过日子。"
05
张晓明心里有些复杂。小燕确实是个不错的女孩,但他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个条件更好的。
"小燕,你人很好,但我觉得我们需要再了解一下。"他没有直接拒绝,但也没有明确表态。
小燕似乎看出了他的犹豫:"张哥,我知道你可能想找条件更好的,但现实是,条件好的女生看不上我们这样的男生。与其一直单着,不如找个合适的人踏实过日子。"
这句话让张晓明陷入了沉思。
回到家后,张晓明开始反思自己的择偶观。
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?
是一个条件优秀但高不可攀的女神,还是一个条件普通但愿意和他共同生活的伴侣?
一个月后,张晓明再次来到相亲角。这次,他不是来找对象的,而是想验证一个想法。
他站在人群中,仔细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们。突然,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正是三个月前那个985硕士、月薪2万的美女。
令他震惊的是,这个女孩已经明显憔悴了很多,眼中流露出一种绝望的神情。她的母亲坐在一旁,脸上写满了焦虑。
张晓明走过去,假装随意地询问:"阿姨,你女儿的条件还是和之前一样吗?"
"是啊,她的要求一点都没降低。"阿姨无奈地说道,"但是来问的人越来越少了。那些条件好的男人,要么已经结婚了,要么看不上她。"
"那为什么不降低一点要求呢?"张晓明试探地问。
"她不愿意啊。"阿姨叹了口气,"她说宁愿单身也不愿意将就。可是她已经30岁了,再不结婚就真的晚了。"
张晓明转身离开,心情复杂。他想起了一个月前小燕对他说的话,又想起了眼前这个固执的女孩。
就在这时,他接到了小燕的电话。
"张哥,我要告诉你一个消息。"小燕的声音听起来很开心,"我找到男朋友了,我们准备结婚了。"
"恭喜你。"张晓明说道,心里却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。
"张哥,其实我一直想告诉你一个道理。"小燕在电话里说道,"在相亲这件事上..."
然而,就在小燕准备说出那个关键道理的时候,张晓明突然看到了让他目瞪口呆的一幕...
06
张晓明看到的这一幕彻底颠覆了他对相亲市场的认知。
那个曾经条件优秀、要求极高的985硕士女孩,正在和一个明显条件不如她的男人热烈拥抱。那个男人看起来年纪比她大,身材发福,穿着普通,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"这是怎么回事?"张晓明走过去问那个女孩的母亲。
"哎,说来话长。"阿姨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,"我女儿终于想通了。"
"想通什么了?"
"她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现实。"阿姨解释道,"这个男人虽然条件一般,但人很好,对她也很真心。我女儿说,她不想再等什么完美的男人了。"
张晓明听完,心里五味杂陈。他想起了小燕刚才在电话里想说的话,于是回拨了过去。
"小燕,你刚才想说什么?"
"张哥,我想说的是,相亲这件事就像农村的一句老话。"小燕的声音很轻,但很清晰。
"什么老话?"
"地里白菜烂成堆,猪圈的猪却饿断肠。"
张晓明愣住了。这句话就像一道闪电,瞬间照亮了他内心的困惑。
07
"小燕,你能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?"张晓明急切地问道。
"张哥,你想想,地里的白菜如果没人要,最后就会烂掉。但猪圈里的猪,明明可以吃这些白菜,却因为挑食而饿肚子。"小燕解释道。
"你的意思是..."
"我的意思是,相亲市场上那些条件好的女生,就像地里的白菜。她们条件确实不错,但因为要求太高,宁愿单身也不愿意降低标准,最后就像白菜一样'烂'在地里。"
张晓明开始明白了:"那猪是指什么?"
"猪就是指那些条件还不错但总是眼高手低的男人。"小燕继续说道,"你们明明可以和那些条件好的女生匹配,但总觉得自己应该找更好的,或者觉得追求她们太难,于是就去抢那些条件一般的女生。结果呢,真正好的女生没人要,一般的女生被疯抢。"
这个比喻让张晓明醍醐灌顶。他想起了自己这几个月的相亲经历,想起了那些条件优秀却无人问津的女生,想起了那些条件一般却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女生。
"所以,这就是现在相亲市场的怪现象?"张晓明问道。
"对。条件好的女生因为要求太高,错过了很多合适的男生。条件好的男生因为选择太多或者懒得努力,错过了很多优秀的女生。最后大家都在一个错误的层次上竞争。"
张晓明陷入了深思。他想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个985硕士女孩,想起了她最终选择了一个条件不如她的男人。
"小燕,那你觉得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?"
"很简单。"小燕笑了,"白菜要学会降低身价,猪要学会主动出击。"
08
挂了电话,张晓明站在相亲角中央,重新审视着这个熟悉的场景。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这里的运行规律。
他看到那些条件优秀的女生,就像是优质的"白菜",她们有学历、有收入、有颜值,但因为要求太高,宁愿单身也不愿意"降价"。
他看到那些条件不错的男生,就像是挑食的"猪",他们有稳定的工作、有房有车,但总觉得自己应该配得上更好的,于是放弃了那些优质的"白菜",去抢夺那些普通的"白菜"。
结果就是:优质的"白菜"因为无人问津而逐渐"变质"(年龄增长、心态变化),挑食的"猪"因为抢夺普通资源而"饿肚子"(错过了真正合适的对象)。
"这确实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。"张晓明心想。
他想起了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——市场失灵。当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,或者双方的预期不合理时,就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。
在相亲市场上,这种现象尤其明显:
优质女性高估了自己的市场价值,或者低估了现实的残酷性,设定了过高的标准。
优质男性被太多选择迷惑了双眼,或者被社会上"男人要找比自己条件差的女人"的观念误导,放弃了真正匹配的对象。
普通条件的人成了这场游戏的受益者,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都去追求不现实的目标了。
09
张晓明决定做一个实验。他重新制作了自己的简介,这次他要主动去接触那些条件优秀但被冷落的女生。
第一个目标就是那个985硕士女孩。虽然她刚刚找到了男朋友,但张晓明想和她聊聊,了解她的心路历程。
"你好,我想和你聊聊。"张晓明走到那个女孩面前。
"你好。"女孩礼貌地回应,"不过我已经有男朋友了。"
"我知道,我不是来相亲的。"张晓明解释道,"我想了解一下,你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现在的男朋友?他的条件似乎..."
"似乎不如我?"女孩笑了,"你想说的是这个吧?"
"对,我有些好奇。"
女孩沉思了一会儿,然后说道:"你知道吗,我在这里坐了三年。三年啊,我从27岁坐到了30岁。"
"那些年你在等什么?"
"我在等一个完美的人。"女孩苦笑道,"985硕士以上、年薪50万以上、身高180以上、长得帅、有房有车、最好还是独生子。"
"然后呢?"
"然后我发现,符合这些条件的男人,要么已经结婚了,要么看不上我。即使偶尔遇到一个,人家也不缺女朋友,凭什么选择我?"
张晓明点点头:"那你是什么时候想通的?"
"上个月,我看到一个新闻。"女孩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,"一个和我条件差不多的女生,35岁了还单身,最后得了抑郁症。我突然意识到,如果我再不改变想法,可能就是下一个她。"
"所以你选择了现在的男朋友?"
"对。他虽然条件一般,但人很好,对我也很真心。最重要的是,他没有因为我的条件好就自卑,也没有因为我的年龄大就嫌弃。"女孩看向不远处的男朋友,眼中满是温柔。
10
接下来,张晓明又和几个类似情况的女生聊了聊。他发现了一个规律:
那些最终找到归宿的优质女性,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她们学会了重新定义"合适"。
她们不再把学历、收入、身高这些硬性条件当作唯一标准,而是更注重人品、性格、相处的感觉。
她们不再幻想找到一个完美的男人,而是学会了欣赏一个有缺点但真心对她们好的人。
她们不再把年龄当作筹码,而是把它当作一种紧迫感,促使自己做出理性的选择。
"这些女生其实很聪明。"张晓明心想,"她们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策略,避免了成为'烂在地里的白菜'。"
然后,张晓明又观察了那些仍然坚持高标准的女生。他发现她们大多有这样的特点:
过度自信,认为自己的条件足够好,值得等待更好的。
缺乏现实感,不了解真实的市场情况。
害怕后悔,担心一旦降低标准,会错过更好的机会。
社会压力,觉得找一个条件不如自己的男人很丢人。
"这些心理障碍阻止了她们做出理性的选择。"张晓明分析道。
11
在深入观察了相亲市场的各种现象后,张晓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。他发现自己也是那只"饿肚子的猪"。
他有稳定的工作、有房有车、外形也不错,完全有资格去追求那些条件优秀的女生。但他却因为懒惰、胆怯、或者错误的观念,放弃了这些机会,转而去和其他男人争抢那些条件一般的女生。
"我为什么不去追求那些优质的女生呢?"张晓明问自己。
答案很快浮现出来:
害怕被拒绝。优质女生的标准高,被拒绝的可能性大。缺乏自信。觉得自己不够优秀,配不上她们。惰性思维。觉得追求条件一般的女生更容易成功。社会观念。认为男人应该找条件比自己差的女人。
"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。"张晓明意识到,"如果我不尝试,怎么知道不会成功?如果所有男人都这样想,那些优质女生永远不会有合适的选择。"
于是,张晓明决定改变策略。他开始主动接触那些条件优秀但被冷落的女生。
第一次尝试,他被拒绝了。女生觉得他的条件不够好。
第二次尝试,他又被拒绝了。女生觉得他们不合适。
第三次尝试,女生愿意和他聊聊,但没有进一步发展。
第四次尝试,女生对他有好感,他们开始约会。
12
经过几个月的实践,张晓明总结出了一套理论:
对于优质女性来说,她们需要学会的是:
重新定义"合适"。不要只看硬性条件,要看综合素质。接受"不完美"。没有完美的人,只有合适的人。理性面对年龄。年龄是现实,不是筹码。主动出击。不要只等别人来追求,也要主动寻找。
对于优质男性来说,他们需要学会的是:
增强自信。相信自己有资格追求优质女性。主动进取。不要因为害怕被拒绝就放弃机会。平等观念。女性的条件好不是威胁,是优势。长远眼光。选择伴侣要看潜力,不只看现状。
"其实,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信息不对称和观念壁垒。"张晓明总结道。
他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,很快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。
"太对了!我就是那只饿肚子的猪!"一个网友评论道。
"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单身这么久了,原来我一直在等不存在的完美男人。"另一个网友说。
"这个比喻太形象了,相亲市场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。"
张晓明的文章被广泛转发,甚至有媒体邀请他去做访谈节目。
13
半年后,张晓明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。小燕给他发来了结婚照。
"张哥,谢谢你当初的'不选择'。"小燕在微信里说,"如果你选择了我,我可能就遇不到现在的老公了。他虽然条件一般,但我们很合适,很幸福。"
张晓明看着照片,心里很高兴。他也有了好消息要分享——他也要结婚了。
新娘是一个985硕士,在外企工作,条件很优秀。但更重要的是,他们很合拍,有共同的兴趣爱好,有相似的人生观念。
"恭喜你。"小燕回复道,"看来我们都找到了真正合适的人。"
"是啊。"张晓明回复,"我现在终于明白了,相亲不是一场交易,而是一种匹配。我们要做的不是寻找最好的,而是寻找最合适的。"
在婚礼上,张晓明发表了一段感言:
"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相亲的道理。相亲市场就像一个农场,有优质的白菜,也有挑食的猪。如果白菜因为自己的优质而定价过高,如果猪因为害怕挑战而放弃优质的白菜,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白菜烂在地里,猪饿断肠。"
"但是,如果白菜学会了合理定价,如果猪学会了勇敢尝试,那么就会实现完美的匹配。我和我的妻子就是这样走到一起的。"
"所以,我想对所有还在寻找另一半的朋友说:不要高估自己的市场价值,也不要低估自己的真实价值。用心去寻找,勇敢去尝试,你一定会找到那个真正合适的人。"
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
几年后,张晓明的这个理论被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,成为了研究现代择偶行为的一个经典案例。而那句"地里白菜烂成堆,猪圈的猪却饿断肠"也成为了形容相亲市场供需错配现象的经典比喻。
但对张晓明来说,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学术声誉,而是他和妻子的幸福生活。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,只要打破观念的桎梏,勇敢面对现实,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。
现在的张晓明偶尔还会路过人民公园的相亲角,看着那些仍在寻找的人们,心中充满了祝福。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:在爱情的世界里,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,而最合适的,就是最好的。
晟红网-怎么开通股票杠杆交易-最好的股票配资网站-配资入门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